新时代的全能“猪倌” |
||
|
||
“我好像与猪特别有缘,从不嫌猪粪脏臭,所以想办一个万猪场!”越城区皋埠镇下堡村农民周其兵如此戏说他的第三次创业梦想。今年41岁的周其兵属猪,按照他朋友的说法,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已完成开店、办厂、养猪三次创业。 周其兵曾学过一年半时间的木工手艺,之后他只身来到沈阳,开始了第一次创业:给诸暨一家衬衫厂做代理。“卖衬衫也有学问,酸甜苦辣我都尝过了。”经过10年创业,周其兵收获颇丰,不但有了属于自己的6个店面和一套住房,而且还积累了一大笔资金,这让亲朋好友刮目相看。 2002年,周其兵回到家乡接过父亲创办的一家服装厂的“帅印”,见过世面的周其兵立即着手进行大胆改革,在原来内销为主的基础上,大胆与欧美等国做生意,企业形势蒸蒸日上,就连金融危机下,订单也来不及做。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向往农民的生活,应该为乡亲做点事。”尽管服装厂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周其兵仍旧对农村充满感情,决定办一家万猪场,这样既可以重温自己以前的农民生活,又能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就业问题。2008年,他租下老家下堡村荒山坡地128亩,创办万猪场——绍兴市辉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并一次性支付租金十年。企业的创办历程是艰辛而又繁琐的,从养猪场的选址、规划、建设到种公猪、种母猪选择、饲养技术、饲料搭配、防疫等各个重要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并多次到省内规范化养殖场考察学习,向专家虚心求教,并取长补短,整合提高。 养猪场在一般人眼里似乎都是污水满地、恶臭阵阵,但是周其并却将自己的企业办成了一个花园式的环保企业,把养殖场周边的200多亩茶园、水田和1座小型水库也流转承包过来,实施开展了大型排泄物沼气利用工程,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又与周边农户联合,通过种与养和农户的完美结合,成功地建立起一种绿色、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走进周其兵的万猪场,这里的猪舍建得像现代化厂房,发展养猪所需的“待产室”、“分娩室”、“保育室”、“健身场”等一应俱全,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遍地污水和阵阵臭气。周其兵指着一座的沼气池说,猪场里的猪粪和猪尿都可以通过地下排污管道,集中送进沼气池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猪粪、猪尿等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作为一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和政协委员,周其兵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致富不忘回报家乡。他创办的辉达制衣不仅产品远销国内外,而且还帮助3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在他的企业工作,不仅工资收入不错,而且各项福利待遇齐全,每位员工能够真正找到家的感觉。 辉达生态养殖公司则是绍兴市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商品猪养殖场之一,有能繁母猪1000头,年可出栏商品猪2万头以上,是目前绍兴市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商品猪养殖场之一,也是政府的菜篮子工程和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为广大市民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优质放心猪肉。 2009年是一个收获之年,那一年,周其兵获得了越城区区长奖,并被增补为越城区政协委员。“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农村多做贡献”,在他眼里,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由于身在基层,经历丰富,又横跨多个行业,使他对基层的冷暖和疾苦深有体会,他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加大对规模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针对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他又联合其他政协委员,专门撰写了一份《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的意见建议,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 创业的艰辛让周其兵这个农家子弟更加理解群众的冷暖和疾苦,也让他更多了一份热心和爱心。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关心职工生活,经常帮助有困难的职工,只要职工有需求,有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倾力帮助。他常说,外来员工外出打工不容易,决不能亏欠他们。作为一名农家子弟,他时刻牵挂着困难群众的生活,用爱心、热心帮助他们尽早摆脱生活困境。向贫困户捐款捐物、组织爱心募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的最高境界。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