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小区改造及长效管理情况的视察报告 |
|||
|
|||
近期,区政协经环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老小区改造及长效管理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实地踏看了塔山街道蜂场姜家园、花园新村等改造后的老小区,并听取了区住建局关于老小区整治管理工作的情况介绍,委员们认为老小区改造是惠及老百姓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工作成绩值得肯定。 在二轮改造整治中,区住建局、相关部门、有关街道及社区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改造工作规范有序。整治前,区住建局会同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详尽调查,编制了《绍兴市城区住宅整治对策研究》,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整治区块,围绕安全、通畅、整洁项目开展重点整治。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征询居民意见,对改造方案进行多方论证,严格招投标管理,注重发动小区居民参与施工全过程的监督,按照《老住宅小区整治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财务管理。 二是小区环境明显改善。到目前为止,对655幢老住宅小区进行了改造,累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惠及住户16000余户,重点整治了蜂场姜家园、辕门小区、昌安新村(含东村)、花园新村、鉴湖新村、翠苑新村、越都新村等小区。通过对小区主干道、雨污系统、水、电、煤管网的改造,绿化调整,路灯添置,以及围墙、铁门、监控等封闭式管理设施配套,使小区内路面平整,下水道通畅,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居民生活更为便捷、更为安全。 三是长效管理初见成效。改造后,街道、社区积极探索长效管理,老小区普遍建立起了业主自治和简易物业管理队伍,积极尝试物业托管、社区主管、业主自管多种管理模式,围绕小区保安、保洁、停车规范化管理等内容,修订各项管理制度,在主要出入口安装监控设备,开展网格化保洁服务,使改造成果得到了有效保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认为我区老小区整治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仍面临一些难题:一是资金筹措难。目前,老小区物业服务费由政府补贴为主,居民收缴额度偏低,尚无其他补充方式。二是长效管理难。老小区物业主要由社区代管,由于管理力量配备不足,使得目前的物业管理相对简易,以基本的保洁、保安、保通为主要目标,与居民期望仍有一定差距。三是各方协调难。老小区改造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特别是水、电、煤、通讯等管网改造中出现了多头施工、多次开挖现象,既浪费人力、财力,又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多渠道筹措保障资金。区委、区政府要专题进行研究,出台老小区管理收费标准、维修资金筹集办法,积极向市政府争取管理资金,区级合理配套资金比例,街道将出租房屋收益进行统筹补贴,同时引导居民形成“谁受益谁出钱”的购买物业服务的意识,逐渐增加居民上缴物业服务费的比例,减少老小区改造后长效管理对政府的财政压力。 二要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区住建局要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水务、行政执法、燃气、绿化等相关部门沟通配合,多方合力进行整治。整治后,区级可与街道、社区、辖区共建单位共同开展长效管理,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试点分类物业管理,逐步在街道建立物业服务平台,在社区设立物管站,做到分级管理,分片服务。街道要相应制定管理细则,对停车、出口封闭、治安巡逻、车棚规范、保绿保洁等量化考核。社区要通过居民小组议事等形式,将文明公约推广宣传,使公约良俗渗入到居民心中。 三要稳步推进标准化改造。要对各个待改造老小区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摸清情况,了解住户改造需求,制订改造方案,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对管道、线路、绿化、公用设施等实施分类改造标准,对水、电、煤、通讯等管线实施路面一次挖掘、集中布网,事先与各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协同进行改造,同时要预估管网的承载容量,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应对突发灾害(如暴雨积水等)留有余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