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美丽乡村西桐线建设情况视察的报告 |
|||
|
|||
为配合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促进西桐线建设,提升我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区政协文史资料和港澳台侨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美丽乡村西桐线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为了搞好这次视察活动,之前专门赴桐庐县、绍兴县等地考察取经,并现场踏看西桐景观线,走访了东龙山村、坝内村、梧桐山庄、吼山村等沿线在建点。陈大平主席、郑明花副主席自始至终参加视察活动。区农办对政协的视察工作密切配合、精心安排。期间,区农办与皋埠镇政府分别就美丽乡村、西桐线建设情况作了专题介绍。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西桐精品线建设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决策科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三区”建设的工作重点,纳入区“十二五”规划和党委、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年度实施意见,明确了“串点成线、串线成片、集中连片、形成特色、培育精品”的工作思路,确定将西桐线及其沿线的精品村、吼山休闲观光片作为现阶段的建设重点,并列入2013年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加以推进。区农办、皋埠镇、区农水局等相关责任单位任务分工明确,工作机制健全,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是规划先行。把西桐休闲观光线作为全区重点打造“一区、两片、三线”规划的重中之重。发挥精品线的示范效应,高标准完成西桐线规划和建设项目确定工作,专门邀请中国美院进行设计,挖掘现有特色和优势,形成“一轴八景”的总思路,确定了计划投资1.09亿元的38个建设项目。同时做好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项目储备库,分四类项目有序开展。 三是重点整治。抓难点攻坚:在面上全面整治的基础上,突出西桐沿线的专项整治,如皋埠镇65家石料刨板场实施关停整治,目前刨板场清理工作初步完成;梧桐山庄项目迁坟32座,建设场地已基本腾空;节点中影响交通和环境的建筑物基本拆除。明任务责任:对西桐线需建设和整治的其它大小项目进行了梳理,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能够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从视察情况看,我区美丽乡村建设要赶上先进地区建设水平、达到在全市现场会上展示成果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努力:一是工作力度还不够。到目前为止,西桐线38个建设项目,只有1个全面完工,17个开工建设,整体形象还没出来,进度较慢;二是上急下不急。区、镇两级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村(居)一级没有真正发动起来,群众知晓度、参与度都不够,没形成氛围;三是责任欠落实。虽然镇一级成立了各类工作组,建立了通报、考核等相关工作机制,但对沿线村主职干部,还只是会议发动,没有包干,工作还停留在会议层面;四是信心受影响。西桐线项目计划建设资金1.09亿元,计划通过市、区财政专项拨付大部和镇配套部分(从市中心镇建设资金中安排)解决,目前资金特别是市级资金到位情况不乐观,基层有顾虑,影响了工作信心。 对此,委员们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抓住全市现场会的契机,加快西桐线建设步伐,促进我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较大提升,建议: 一、进一步形成共识、着力营造氛围。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村一级,群众是主体,当务之急是广泛发动,迅速形成氛围。一是加大工作力度。建议区委尽快召开西桐线建设现场会,具体解决沿线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要在基层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镇广电站等宣传阵地,对西桐线规划、建设等情况进行广泛播报。要把“一线八景”规划效果图及说明印成小册子,分发到每家每户,做到人人明白、人人知晓,形成共识,形成“一呼百应”的生动建设局面。二是加快进度出形象。抓紧时间,全面加快各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首先做好沿线的覆绿补种、道路整修、立面改造、四乱清理、水路清淤工作,迅速建立景观线的整体形象,以形象得民心、促建设。三是提高群众参与度。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增加群众幸福感展开,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群众有切身感受的工作,激发群众自觉参与。 二、进一步落实责任、更加突出重点。西桐线是现阶段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38个项目是西桐线的建设重点,要集中有限的资源,抓紧加快西桐线的各个项目建设。一是进一步细化责任。实行项目倒计时,落实项目责任到人,建立包干制度,每周例会定期汇报项目进度。形成“镇党政主要领导负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村级组织包干落实”的工作格局,改变工作停留在会议形式上,深入现场转变作风,敢于担当解决问题,切实推进建设进度。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督。工程既要求进度,更要求质量。要善用群众的力量加强监督,发动沿线各村的老党员、村民代表担任“美丽乡村建设义务监督员”,一方面督促项目进度,另一方面监督工程质量;要把有限的钱用到项目的刀口上,坚持专款专用,对招投标转包的项目,镇政府要加强把关。三是进一步加强考核。落实项目考核责任制,实行村村竞赛制度。区有关部门及相关镇要制定考核评比办法,使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形成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加强保障。保证专项资金的基本到位,解决基层的后顾之忧,保证工作开展。 三、进一步统筹兼顾、搞好各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要做好三个结合,力求达到“点、线、面”有机串联,“水、路、墙”全面整修,“色、文、景”紧密配合的工作要求。一是与专项工作结合。要与洁净越城、清水工程、拆违控违等我区当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抓紧时间,同时开展,整体推进。要与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村民素质,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要与村级组织建设、村民自治、便民服务工作相结合,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是与产业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借一次现场会就能建成,而是一个长期建设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产业的支撑。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要按照各村的实际情况,搞好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休闲旅游、土特产品、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等特色经济。要注意道路节点的规划设计,为以后的产业发展留空间余地。要注意农村原生态和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挖掘各村不同的生态、人文,形成个性特色。三是与改善民生结合。对村民一直关心的民生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以解决,使村民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管理和维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