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清水工程的视察报告 |
|||
|
|||
根据工作安排,近日区政协主席陈大平,副主席郑明花带领区政协各委办正副主任及部分政协委员专题视察了我区“清水工程”。视察组现场踏看了城南街道新开河、鉴湖镇丰乐村黄城溇、丰乐村至坡塘村河道、府山街道亭山村河道的清淤整治和砌坎情况,实地了解北海街道西小路社区“河长制”管理。同时邀请了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农办、区农水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分局领导参加视察并座谈,还听取了有关部门对清水工程开展情况的介绍。委员们认为“清水工程”是“洁净越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古城绍兴水文化品质,在多部门的共同配合下,这一实事工程推进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自5月份以来,区府办先后下发了《关于分解落实越城区清水工程2013年工作任务的通知》、《关于印发越城区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越城区清水工程新三年(2013—2015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关于实施农村河道(山区溪流)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将任务分解到各镇街,明确协调部门与完成时间,使各项工作有明确的要求,更便于操作与考核。 二是措施实际,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区域范围内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河道清草保洁、河面废弃漂浮物清理打捞、河岸生活建筑垃圾以及白色垃圾清理、河道障碍物清除、农村乱堆乱放垃圾清理、砂场治理、河道管理、清淤疏浚、畜禽养殖治理等整治工作。多次集中清除河道边乱堆乱放、整治卫生死角、清理沿河绿化带。计划投入700万元,对18个村的村级河道清淤,目前已有5个村开工。对市级曝光的26项河道突出问题,各级通过密集的联合集中整治,对河道清淤、违章搭建等进行了统一清理,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网格合理,考核具体。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合理调整了社区河长制管理范围,对皋埠、鉴湖两镇辖区内溪流进行了重点摸排,制定了我区溪流整治方案,把溪流管理纳入农村河道网格化工作体系内。由区农水局、区城管执法局、区环保分局等组成考核小组,对“双清”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查考核,考核中打破镇街界限,根据各镇街上报的一、二、三类村进行横向考评,以群众打分、随机暗访等形式进行排名,及时予以公布,有效促进各镇街工作任务的落实,有力地提升了环境卫生保洁质量。 通过多方联合集中整治,河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城乡河道保洁得到有效规范,但整治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亭山村河道清淤后仍有沿河工厂违规填河,需要通过联合执法来通知其整改,疏浚河道,恢复原貌,目前已形成湾溇;二是部分河道漂浮生物或垃圾物仍较为突出,特别是出租房附近尤为集中;三是上级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直接联系“河长”,任意变更“河长”职能,变“发现问题及时报送信息”为“限期整改”;四是夹砂塘整治关停、畜禽养殖区域限定、长效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等方面仍需要全面深入破题解难。集中整治后的扫尾工作还需积极跟进,为此,委员们建议: 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开展联合执法。清水工程以截污、清淤和整治为重点,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改造、企业截污治污、环卫设施提档升级、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多类项目须由区政府牵头,整合农办、环保、城管、水利、农业及各属地镇街等多方力量,确保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实施工作,使清水工程见实效,保长效。 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文明意识。实施清水工程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但政府要主动承担治理任务,还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要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窗、围墙标语、警示牌等形式,把清水工程的目标和意义以醒目的图片、文字进行宣传,对破坏河道水质和水环境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及时曝光,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城乡河道保洁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攻坚战中,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不断提高村(居)民的文明素养。 三要进一步提升网格,深化长效管理。要健全农村河道管理责任网络体系,以镇(街道)、村(居委会)为主,“河长”为具体信息报送责任人,及时掌握污染情况,积极进行劝阻教育,形成多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天候、全覆盖的农村河道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片区、河段为单位,严格落实水域环境卫生责任,加强河道日常保洁管理,切实维护河道及两岸清洁。健全保洁管护、监督管理等制度,深化城区专业化、市场化保洁机制,并积极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保洁水平。 四要进一步培育亮点,推进示范创建。要推广清水工程实施中的特色、亮点和典型做法,根据城区、农村的不同整治需求,在各镇、街道中选择条件成熟、有典型意义的河道进行示范河道、生态河道创建,通过图片展示、汇报交流和镇、街道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推广全区样板河道,逐步制定样板河道创建规划,将其纳入镇、街道清水工程建设任务,作为年度考核目标之一。 五要进一步加强结合,注重整体推进。要把清水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洁净越城”创建、文明指数测评、控违拆违工作、“四边三化”行动、三区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在日常管理、资金划拨、人员配比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在整治中,实行信息共享,资源统筹,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全方位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切实改善我区河道水环境。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