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追逐梦想 |
||
|
||
他,土生土长在农村;他朴实平凡、浑身散发浓浓的草根气息;也是他,一谈起农村教育,就显得神采奕奕、充满激情。他叫钱晓明,越城区第四届政协委员,一名心中有梦的初中教师。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农村教育梦吧。 三尺讲台:梦开始的地方 1991年7月,钱晓明老师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英语系,从此踏上了农村初中的三尺讲台。诚然,在许多人眼里,农村教育是落后的代名词,但钱老师不抱怨欠缺的农村条件,不怪责生源,只问自己爱学生有多深、讲奉献有几许。二十多年来,他深深爱着这讲台,因为他心中有梦想…… 这是一个追求智慧课堂的梦。钱老师坚持走科研兴师、科研兴教之路,在省英语教研员李冬梅老师眼里,钱老师是个很有独到想法的人。在他的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有效评价”、“自主交流”等元素构建了灵动的学习生活,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高质量的教学。区教研员李应红老师在区教研活动上这样评价:钱老师教出来的农村孩子,他们的英语水平不比城市孩子差。教学相长,在学生发展的同时,钱老师自己也在不断成熟。他所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市、区一等奖,多次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做讲座;他是区学科带头人、区教坛新秀、区青年教师标兵,同时还是市名师培养对象。其实,钱老师并不在乎做所谓的名师,他要做一个明师,像农夫懂得庄稼一样,明白农村学生的生长规律,明白如何用教师的智慧去点燃孩子的智慧。 这也是一个实现科学育人的梦。钱老师有着十五、六年的班主任经历,凭着对学生执着的爱,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丰富育人经验的老师,两次被评为区模范班主任,两届班级被评为区先进班级。他总是能欣然“临危受命”、中途接任班级,并多次成功转化问题班级,并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育人理念。对于接任问题班级,钱老师认为首先要从尊重做起;而对问题行为学生的辅导,倾听学生的心声则是有效途径。《如何接任问题班级》、《“写谈法”:问题行为学生的有效辅导途径》等论文分别发表在《教学与管理》、《中小学管理》等全国核心期刊上,《如何写班主任评语》等数篇德育心得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 管理岗位:梦能走很远 2007年,钱老师走上中层管理岗位,任政教主任,他的教育梦从班级延伸到学校。农村学校德育的内外困境,引发钱老师深刻反思。在《农村初中学校如何走出外源性困境》(发表于《中小学管理》)一文中,钱老师认为,面对外源性因素的困扰,农村学校不能消极对待,要以发展的战略眼光、以绿色德育为宗旨净化校园,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安全和谐的空间。2008年,在校长的推动下,由钱老师主持的班级安全委员制度,作为学校德育重点项目扎实开展起来。2009年,全国核心期刊《思想理论教育》推出专栏,发表了四篇论文,专题论述、介绍班级安全委员制,引起广泛关注。2010年12月,在由《中国教育报》等单位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中,该德育成果获全国二等奖。同年,区学校安全工作现场会在皋埠镇中召开,推广班级安全委员制的经验,从此,该制度成为越城区中小学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多年来,钱老师还同班主任们一起积极探索“聚焦课题、坚守课程意识、创新评价机制,构建学生幸福生活”的德育模式,有效提升了德育质量,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发展,《“新四项评价”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一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获得良好的反响。 2010年,钱老师任教务主任。作为一名研究学习型的教师,他敏锐地抓住了培育教研文化这一核心。农村教育往往被贴上“落后”的标签,教研文化也被归类于“贫困文化”。农村初中教研文化的“路”该怎么走,“家”又在何方,这一直困扰着农村教师和关心农村教育的人们。钱老师主张农村学校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农村文化的土壤,在课程与教学变革中,重建适合自己的教研文化的“家”,获得文化自觉和自信,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师徒结对文化,促成一批批新教师走向成熟、一个个经验教师走向专业化。学校教研要有生机和活力,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以钱老师为主的教科室主动获得区教研室的支持与指导,围绕省级课题《基于与区本主题对话的校本主题研修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如何克服农村学校资源瓶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该课题成果获得了省二等奖。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改成绩硕果累累,连续两次成为越城区中学屈指可数的市教科研基地学校。 2012年下半年,钱老师调入东湖镇中任校长助理,分管体育等工作。虽然钱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德育教学管理经验,但校长助理的经验还是一片空白。值得庆幸的是,东湖镇中有一支敬业爱岗、专业水准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他们给予钱老师极大的支持。同时,钱老师能走近体育老师,走进操场和训练场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付出,并及时做好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的沟通工作。很快,钱老师赢得了体育老师们的信任,阳光体育、业余训练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近一年来,学校在市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大小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还获得了2012年绍兴市传统项目体育学校先进单位称号。 政协职责:梦牵手现实 2011年,钱老师有幸成为一名民革党员。民主党派的丰富活动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锻炼了社会调研、提案撰写等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012年,钱老师担任区第四届政协委员,对他来说,政协委员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职责。正是这种职责感,让钱老师的农村教育梦绽放得更加美丽。2012年,钱老师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应专门建立与实施农村学生寒暑期社区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的提案,主张打破当前学生寒暑期社区实践活动城区与农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即统一部署、统一规范、统一考核评价),实现城乡管理两条线,创新农村学生寒暑期社区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也让绍兴市社区实践活动整体更上一个台阶。针对我市近年建立并实施的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流动制度,2013年,经过调研,钱老师以《完善城乡教师流动平台,提升农村学校教科研水平》为题,提出应该以教科研为突破口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科研水平,实现“科研兴校”的宏大目标。该提案被确定为区政协四届二次会议发言材料,所提建议被区委、区政府采纳。作为政协委员的钱老师,自觉走出校园,在积极参加镇街、界别组织的活动外,还主动关注农村文化建设。他深知,农村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越城区许多镇村建立起文化休闲广场,满足了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娱乐和健身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但也存在着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问题。钱老师多次实地走访后,递交了《关于加强乡镇休闲广场管理,提升文化品位的建议》的提案,该提案得到了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及时回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梦如春水,悠绕乡村。从钱老师对梦的诉说,我们听到了一名普通教师对农村教育的不懈追求,听到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我们相信,默默耕耘在农村的老师们,你们的梦一定会激情发扬,一定会化为美好的现实。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