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叫停“摇号中标”建立以择优为导向的招投标机制

日期: 2018- 03- 02 11: 07: 47 浏览次数:

 

越城区政协委员、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审专家周玲玲反映,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目的是在建设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节约成本,减少腐败。但在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过程中,注重于防止腐败,忽略了竞争择优,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随机抽签、摇号中标现象越演越烈。为杜绝工程招标腐败,多个地区采用摇号中标、摇号入围的方式,有的地方甚至以文件形式规定采取摇号招标。如四川甘孜州人民政府规定州县(市)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采用摇号招标方式确定中标人;福建省在800万元的施工招标中采用随机抽取程序等。但事实上,摇号招标没有实现通过招标采购、评审环节来体现质优价廉的目的,与招标采购鼓励充分竞争的宗旨相悖。抽签摇号中标看上去公平,但对实力强、信誉好的投标单位不公平,有可能导致实力平庸的投标人因运气好中标,而真正有竞争力的投标人被淘汰出局,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工程挂靠转包现象屡禁不止。我国法律、法规中明令禁止工程领域的各种挂靠转包行为,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但仍有一些工程的承包单位将所承包的工程压价挂靠转包给他人,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层层挂靠转包,层层克扣收益的现象屡禁不绝,导致投入工程建设中的实际费用不断减少,造成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虽有摇号抽签中标为增加中标概率助长的资质挂靠问题,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与招投标制度相配套的信用监管体系。如招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投标人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但是与此相对应,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领域信用监管系统,在某地有不良记录的投标者,照样可以在其他地区参加竞标,工程中标后缺乏有效的中标后信用监管制度,项目质量进度等履约情况、是否存在转包行为、项目经理到位情况等缺少后续监管,挂靠转包的违法成本太低。由于工程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落后,失信的企业和项目经理没有被淘汰出局,扰乱了正常的竞争机制。

三是招投标领域专业队伍素质偏低。抽签摇号中标以简单的博彩方式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其实质是当前的管理水平有限。①招投标管理部门缺少专业人才,缺乏科学严谨有效的制度、手段和方法。②招标代理机构水平较低。招标代理从业人员门槛较低,不少人员未经过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的培训和学习,缺乏基本的素质和技能,在科学合理编制竞争择优的招标文件上缺少经验。不少地方的招标代理也实行抽签方式确定,招标文件格式化,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显得无关紧要。③评标专家队伍建设较弱。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性强,但各地专家库中“大路货”评标专家多,专业领域专家少,评标环节中客观公正评优选优的能力不足。

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周玲玲建议建立以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的招投标机制: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招投标竞争机制。首先,叫停“摇号中标”的现象,规范招标投标行为。除技术要求简单的小额工程,鼓励采用综合评分法,设立以信誉、业绩、技术力量等可以量化的技术标,让信誉好的优质企业有更多中标机会,促进工程建设领域企业由良莠不齐的局面向优胜劣汰转变。其次,从制度设计上遏制挂靠转包现象。如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就明确要求法人授权代理人为投标单位正式聘用一年以上人员,并提供投标单位为该代理人向当地税务部门缴纳上年度养老保险复印件;项目经理必须到场参加开标会议,中标后项目经理证交由当地招标办保存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等,预防投标阶段的资质挂靠。

二、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建立“一个平台、统一标准、属地管理”的招投标诚信监管机制。“一个平台”即开发建设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全国招投标信用查询监管平台,企业和项目经理资质、在职人员、各地承揽工程、不良行为记录情况等信息可实时查询。“统一标准”即制定全国统一的招投标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标准,加强项目招投标及中标履约情况全过程诚信监管,哪些信息应在全国招投标信用查询监管平台公布,哪些行为界定为失信和不良行为及扣分标准,对纳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如何处罚等统一尺度,避免各地标准不一,自由裁量。“属地管理”即以县级以上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地招投标行为全过程监管,及时将相关信息登记录入到信用查询监管平台,并按规定对失信企业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罚。

三、培育高素质的招投标人才队伍。建立招标文件审核专家委员会,培养招募一批招标文件评审专家,对招标文件的审核由公管办审核改为由专家审核,提高专业化水平,减少工作人员裁量因素。招投标管理部门要加强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培训,经过招投标法律法规、操作流程、执业道德的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招标文件编制人员可试行执业资格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代理机构实行淘汰清退。注重评标高级专家库建设,将各领域专业高级人才纳入专家库,推广电子评标、网上评标,加强跨地区、跨省专家库共享。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