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区政协五届二次会议98号提案关于在无法加装电梯的既有住宅安装楼道休息椅推进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
||
|
||
绍兴市正式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这是一项重要的惠民举措,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又一实事工程,是对我市居家养老事业的有力推进。作为三个试点地区之一,越城区的该项工作进程广受瞩目与期待。点赞之余,也要看到“加装电梯”恐怕不能落实到我区每一幢老旧住宅楼。参考其他省市的案例,调查了解我区群众的舆论,可知该工程存在以下“瓶颈”:一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加装电梯的设计必须满足结构安全、消防、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加装后住宅的日照标准、道路宽度、消防车道也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这“硬杠子”就卡掉了不少老旧小区或住宅楼;二是主观意愿难统一,我市要求“加装电梯试点应当经本单元、本幢或本小区房屋产权人全体同意并签订协议”,不少业主或不愿承担安装费用,或担心光照、停车位、公共空间等利益受损,无物业小区的业主对后续管理心存疑虑,因此很难满足“全体同意”的条件。 “加装电梯”是民生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最广泛地惠及每一个群众,还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于不符合加装条件或暂时无法加装的既有住宅,要缓解上下楼难的问题、解放“悬空老人”,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是安装楼道休息椅,即在楼道墙体上安装折叠椅以供歇脚的人性化便民举措。 虽然不及电梯直达的自动便捷,但作为无电梯住宅楼的辅助设施,楼道休息椅具有自身优势。 一是经济实惠:整套座椅(包括扶手、挂钩等)设备加上安装工费,市场价一般在1000元以内;灵活采用“三楼起装”“隔层安装”等方式,还可以进一步节约;日常使用完全绿色,无需耗能。投入小,却能使每一个经行楼道的群众受益,真可谓惠而不费。 二是简便易行:休息椅安装在楼道转角处墙体上,可折叠,需用则展开,不用则椅面收回紧贴墙壁,使用方便,不挤占空间,不妨碍通行,不影响住户权益;安装简捷,工期短,干扰小,不涉及水电气、消防等设施,不影响社区秩序和居民生活;日常维护简单,主要是保洁和维修,不需要专业技术,大部分群众均可胜任。 三是项目成熟:此项便民措施在全国及周边地区日趋普及,有些地区已实行了十多年,近年来更有不少地方将之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成熟先例众多,从立项施策、资金筹措、招标建设到后续维护,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建议在不符合加装电梯条件或暂时无法加装电梯的既有住宅,加装楼道休息椅,使这一部分居民也能享受到政府惠民政策的温暖和养老事业的进步。“加装电梯”和“加装楼道椅”两措并举,合力推进,助老便民,普惠群众。 一、调研定位,分类建档:对既有住宅进行全面普查,街道、居委会要摸清业主加装电梯的意愿,据实统计;组织专家就其可行性进行踏勘论证,作出综合研判。上述两项未能同时达标的住宅,就应当加装楼道休息椅。可按“拟装电梯”和“拟装楼道椅”将既有住宅分类建档,为后续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二、考察借鉴,统筹规划:组织调研,到具有先行经验的地区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听取建议,借鉴经验,立足我区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我区的实施方案。将“加装楼道椅”纳入民生实事工程,确保落实,加大推进力度。采取以社区为单位,由点到面、逐一推进的方式,形成安装、投用、管理的规范程序,同步在实践中探索制定配套管理制度。 三、多方筹资,汇聚众力:对于关键的安装费用,政府应发挥支撑兜底作用,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纳入老住宅小区整治项目或社区养老项目,安排相应专项资金。激发社区公益活力,实现居民互助,业主自筹资金安装休息椅,创建“爱心”楼道。号召有爱心的慈善人士、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捐赠休息椅的“助老爱老”活动。 四、社区协调,共治共享:积极倡导“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城市管理新思维,探索“楼道自治”模式来建立后续长效管理机制,用“居民自治协议”落实休息椅的清洁维修责任;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发动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定点管理,结对共建”的保养服务。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