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政府统筹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的建议》的答复

日期: 2019- 10- 16 10: 21: 56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我们的做法

我区教育突出区域层面优质均衡发展和学校层面多元特色发展两大重点,在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重点推行了以下几大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创新办学模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深化优质教育品牌辐射行动计划,创新名校教育集团、名校托管、名校联盟、优质教育品牌嫁接、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名校(优质校)办分校、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合作办学等办学机制和发展模式,实施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工程和初中学校提质工程,扩大优质资源受益面。

全区小学现有两种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一种是紧密型办学,不仅法人一致,集团内学校管理、教学高度一体化,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新河弄校区和龙洲校区;另一类是托管办学,法人独立,但在办学理念等方面由集团输入,如塔山小学教育集团托管敬敷小学。全区初中在原绍初、元培、建功、长城四个教育集团基础上,把农村初中也纳入,组建了四大“教育联盟”。联盟校之间不仅进行“发展目标、办学理念、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还通过一定数量的教师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初中进行帮扶、提升、发展。

袍江区域成为中国教科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目前,全区在市级以上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就读学生占中小学生数的85%,其中接受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学生占中小学生总数的60%。

(二)加大融合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存量调配、流量调控、增量配置、总量流动的“四量”并举师资交流机制,健全以城乡双向流动支教、名校集团内校区流动、镇域内校际流动、城区下派骨干流动、托管团队契约式流动、乡镇新教师到名校定期代培流动等六种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系统。每年安排15%以上的优秀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任教,把先进理念送到薄弱学校。

在2018年区属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中,选派2名城区名校校级领导到乡镇初中担任校长,3名乡镇校级领导到城区任职。在管理力量和优质师资调配中,打通了城乡藩篱,加大交流力度,实现师资配置方面的高度融合。

做好名优教师动态管理文章,推行名优教师跨校兼课、结对带徒制度,实现“名师区域共享”, 71位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与222位城乡中小学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关系。

做好“惠农”政策落实文章。在扎实推进城乡教育管理体制一体化、经费保障水平一体化、办学条件一体化、教师编制水平一体化的基础上,在评优、晋级、待遇等多项政策上向农村学校倾斜。81%的乡镇学校为市级及以上示范学校;市农村完小教学规范达标学校创建率达100%;实现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满堂红”。

(三)强化责任意识,推进教育机会公平

一是提升办学条件。继续加快推进“东进、西延、南伸、北拓、中兴”学校建设计划。二是继续实行“阳光招生”。平稳实施公办中小学“零择校、零收费”政策,年年实现“零投诉”。三是重视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工作。坚持“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10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城同待遇”的政策,全区义务教育段流动人口子女在校数占学生总数的36.8%。四是重视特殊教育发展。通过加强教科研、与浙师大实行合作办学、强化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作用、建立资源教室等措施,加快特殊教育发展。五是关爱困难学生。完善结对帮扶制度,资助困难中小学生年均9000余人次,落实各项帮扶资金年均近2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

您在提案中的建议,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拓宽了思路,我们将在深化原先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加强督政督学

健全督政、督学、监测评估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要求,从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助推各校积极争创市级现代化学校。

(二)优化网点布局

制定新一轮“教育发展规划”和“网点布局规划”,加快推进迪荡、镜湖、城南及袍江区域中小学校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加大镜湖新区优质资源供给力度,继续提升老城区等其他区域学校办学水平。

(三)加大改革力度

围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这一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人事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提升办学内涵,配置、培育特色品牌,接长教育短板,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