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的答复 |
|||
|
|||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和要求全区各校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书育人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丰富特色内容 全区中小学积极传承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特点,立足课堂,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设置课程,编印教材,聘请专家,开展活动,绍兴地方特色文化取得了较好的传承和弘扬。并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地方特色鲜明。结合地域特点,以传统经典诗文诵读为引领,统整多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文化学习体验活动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形式,拓展多维文化视野。如东浦热诚小学金锣金鼓社团、狮龙社团、剪纸社团,快阁苑小学空竹特色、富盛镇校稽山少儿曲艺社团、塔山小学民乐团、稽山小学禹娃越剧社、少儿艺校曲艺社团、马山镇中心小学字端艺精书法社团、绍兴平湖调社团、绍兴戏剧脸谱等。树人小学金石纂刻,建功中学非遗九项社团莲花落、平湖调、词调、越剧、摊簧、花雕、面塑、书法、国画等,社会反响显著。 课题成果显著。如马山镇中心小学朱 洪的《农村完小传承本土乡贤文化的实践与研究》、望花小学徐敏的《“诚实守信 砥砺前行”-—诚信教育主题文化的课题研究》、文澜中学高珺的《初中拓展性课程彰显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马山中学单丹萍的《基于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绍兴历史名人”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周建明副校长的《空竹整体课程推进研究》等课题已被列为2019年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拟立项课题(绍基综SJZ)。建功中学陈逍云老师指导平湖调社团表演的《丹花朵朵向阳开》获得绍兴市艺术节一等奖;楼旭光老师编写的《笔髓》获得省校本教材二等奖;张美仙老师撰写《关于绍兴地方音乐课程开发利用》获得市属级课题二等奖。 社会反响显著。快阁苑小学空竹社团多次参加社区、军营、市级、省级、长三角、全国、国际各种演出和比赛,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空竹社团远近闻名。稽山小学禹娃越剧社《手心手背都是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新娘子真漂亮》等多个成品唱段,多次向学校来宾、国际友人、家长进行展演,获得赞誉。热诚小学剪纸社团在越城区教育网、绍兴晚报、绍兴广电报、绍兴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在剪纸艺术赛中,多次获省市优秀组织奖。富盛镇中心小学“绍兴莲花落”曲艺特色,历史悠久,学校已被授予“绍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验基地”和“绍兴莲花落传承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在绍兴市每年的非遗专场中多有亮相,使“绍兴莲花落”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弘扬。少儿艺术学校曲艺节目多点开花,三登央视:莲花落歌《红花献给好妈妈》献礼中央电视台2017年“五一”特别节目,莲花落表演唱《三味早读》亮相2018年春节特别节目、获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莲花落舞蹈《年年高》登上2019年中央视戏曲春晚。学校被评为2018年度绍兴市曲艺家协会优秀创作单位。皋埠镇中心小学传统棋类社团得到绍兴市广电中心宣传报道。 教育氛围浓厚。各校开辟传统文化走廊、编印专刊、利用网站、网页及新媒体,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区教体局每年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器乐、舞蹈等艺术类比赛。 二、强化师资培训 利用教师师训平台,每年开展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有效促成教师的“自我教育”。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高水平的戏曲专业院团、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知名票友和文艺志愿者等,通过流动舞台车进学校、演出小分队进校园等方式,把优秀戏曲剧目送进学校。今年将安排用戏曲形式讲述建国70周年故事进校园的活动。 三、营造传承氛围 近年来,区教体局持续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味。开展美丽校园、文明校园、最美校园创建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报刊栏和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宣传媒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营造了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四、建好传承基地 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礼堂等教育基地,抓好少儿曲艺传承工作,开展非遗传习、地方戏曲、曲艺进校园,支持多种艺术门类在校园内蓬勃发展。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通过展览、展演、讲座等形式,将文化遗产传承、版权保护及高雅艺术知识等送进学校。目前,越城区学校共有11个教学性非遗传承基地,包括车恂如小学1个国家级绍兴平湖调传承基地;富盛镇中心小学等7个市级绍兴莲花落、绍兴民间棋类游戏、绍兴平湖调、剪纸、绍兴童谣游戏、绍兴戏曲脸谱工艺传承基地;陶堰镇中心小学等2个区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会稽金石传拓技艺传承基地。各非遗传承基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传习与推广,编写教育教材,组织教育师资培训,经常性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并邀请本地非遗传承人、特色手工艺者,以小课堂形式,传承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小朋友心中烙下非遗印记。 五、开展主题活动 1.集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公民道德日”等,集中开展寻访优秀文化、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 2.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赛事。组织“心系中国梦”全省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兰亭奖”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汉字听写大会等多项赛事。 3.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4.做好文化下乡活动。2018年,区文广旅游局在全区17个镇(街道)开展了文化大巴下乡、展示展览、文化走亲、培训讲座等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活动。根据群众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平均为每个镇(街道)送地方戏曲等文艺演出5场以上,共开展戏曲进乡村75场、文化下基层12场、新春慰问6场、目连戏下乡5场、地方戏曲展演22场、古城保护演出4场、文化走亲10场、文化大巴40场,区文化馆先后组织演职人员进北海小学、塔山小学等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艺术家们的生动演绎、主持人的独到讲解、学生与艺术家们的互动,让广大师生了解基本戏曲知识和艺术特点,感受戏曲的博大精深,品味戏曲的悠长韵味。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普及戏曲知识,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戏剧曲艺文化。 二、下阶段工作 1.家校合作,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鼓励家长对子女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联合宣传部、文旅局、共青团、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把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当作一项长远的工作来抓。 2.继续举行有关传统文化活动。利用各基地,定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举行诵读比赛、演讲活动、手抄报等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拓宽育人载体,丰富德育资源,增强育人校区。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和弘扬民族精神。 3.加强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探索思考区级“中小学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课题活动。 4.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好市文广局经典作品分期分批赴中小学表演工作。开展绍剧进校园活动,精选剧目进校园演出。开展第二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性传承基地申报评比,根据实际有计划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校授课。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