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
|||
|
|||
绍兴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尧舜禹的历史遗迹遍地可寻,浙东唐诗之路又是核心地段,绍兴越城,作为王阳明的故乡,亦是他的成长和归葬之地,对王阳明学术及其后学传承的影响很大。但是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文化发展的散漫滞后,与绍兴作为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有些名不副实。为切实推动我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弘扬复兴,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重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材建设 1.尽快研究出台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学方案。我区具有一大批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和教育人才。为此,建议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成立越城区“中小学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从培养目的、教学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尽快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集中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强对现有教材的分析研究,尽快编写结合本地特点为中小学编写好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系列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全面普及、列入教育重点,逐步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课教学引向健康发展轨道,更重要的是以后中小学学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能为绍兴走向全国、绍兴走向世界进行全面系统的宣传,同时也能为来绍的国内外游客全面系统的介绍故乡绍兴,介绍古城越城。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目前有些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学任务,因此搞好传统文化课教学,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地方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发挥本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作用,在区、镇街建立地方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园。 借鉴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乡贤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本地博物馆、展览馆、公园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场所,为广大青少年建立中国传统文化设施和活动,展示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园,使其成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和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心。 四、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营造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 一是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空间,在学校、工厂、车站、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二是新闻媒体通过设专栏、办专刊,介绍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研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环境;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演出活动,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进入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通过建立动漫、卡通网络等符合年轻人心理需求的网络教育平台,普及地方特色传统美德教育,为广大学生接受、学习、发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积极争取更多的绍兴地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 三味书屋等早已列入中小学教材,如果有更多的绍兴名人、地域文化进入全国性的教材,那么绍兴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必将深入国人的心中。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