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高空坠物预防措施的建议 |
||||||||||||||||||||
|
||||||||||||||||||||
近年来,高空坠物事件屡有发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事例一: 2014年8月12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遭遇强对流天气。家住禅城张槎村的阿斌下班跟工友一起回租住的房屋,途经该村某出租屋楼下时,一块玻璃从天而降,插进阿斌的右小腿,顿时血流如注。阿斌在工友搀扶下到附近药店止血、包扎伤口,随后报警。经查,破碎的玻璃是楼上303户的洗手间玻璃,房主解释说是被风吹落的。 事例二: 2016年6月18日上午10时许,珠海市香洲区乐园路恒福阁某栋21楼住户家的保姆正在擦洗窗户,不慎将一整块玻璃连同边框弄掉坠落。家在附近的三姐弟吃过早饭后去上学,此时正好行走在出事住房楼下的马路人行道上,结果其中一名11岁的小女孩被这飞来横祸夺走了生命。 事例三: 2017年3月1日下午4点45分,无锡市区一大厦楼上突然掉下水泥块,砸中一名路过的女子,并且将一辆停在楼下的轿车前挡风玻璃砸碎。2019年4月在江西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新城观洲小区里,一辆共享单车竟然从天而降,一位老人不幸被砸。朝阳新城观洲小区村委会的监控显示,下午4点04分,一辆黄色的ofo共享单车,从小区10栋一单元的楼上被抛下,正好砸中了下面居民楼门口的一名老人,当场被砸倒受伤。
事例四:
事例五: 2019年6月19日,南京一10岁女童疑似被高空坠物砸伤,系楼上8岁男童高空抛物砸中。受伤女童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 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做过一个实验。一枚重30克的鸡蛋从4楼抛下就会把人头顶砸出肿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的头骨,从30楼抛下,鸡蛋的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 《侵权责任法》第87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高楼坠物伤害案件应适用该条规定,属于特殊侵权的民事纠纷案件,其责任人是物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因此应将物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列为被告。 中小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宁与社会稳定。近段时间在中小学校园内高空坠物事件也时有发生,且频率越来越高,不仅对学校设施造成破坏,也危害了校园内师生的人身安全。校园高空坠物具有突发性与隐敝性,有时无法明确事件责任,容易引发家校纠纷,一旦发生事故,势必影响中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预防是关键。让预防高空坠物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认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鉴于以上几点分析,本人建议对中小学校园内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开展以下几方面的预防、排查工作: 一、设施维护,预防为主 在中小学校园内过道、活动区域上方禁止悬挂、放置易落物品。如:空调挂机、摆设、花盆、标语、电灯、杂物……禁止师生在校园走廊护栏边上安放花盆,以免在强对流天气时引发高空坠物的意外。学校应提醒学生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时不在墙壁、窗户下方行走、逗留,如真的必要经过应先抬头观察,确认上方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在中小学校园内各种易发高空坠物的位置,应设有明显警示标志,提醒学生在玩耍、活动时注意安全。建议全市中小学校在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通过校园广播、电台、网站、公众号等提供高空坠物的预警、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三、防范风险,自律为主 在每学期中小学班队活动课中开展一节针对预防高空坠物的班会。使学生对日常文明习惯有更明确的认识,体会文明行为的重要性,不向楼外乱扔东西,同时结合实践活动传授一些临时自救常识。学生在平时一旦损坏窗户、支架、电灯等公共设施,要及时向老师报告修复。如果看到高空坠物或发现摇摇欲坠的物体要及时向老师汇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课间学生不得在学校走廊上玩危险的游戏。如丢沙包、打球……以免物体向楼外意外掉落(对于特殊学生班主任更应做好监护,防止特殊学生行为失当)。同时也要通过日常联系、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明确家长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对于学生高空抛物引发的安全事故,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校联手共同防范安全事故风险。 四、重视管理,定期检查 建议绍兴市教育局相关安全科室从暑假开始对全市中小学校园的窗户与室外悬挂、放置物开展定期的检查,排除文险,建立相关的检查纪录,明确事故责任。利用一些中小学教室统一安装空调的机会,将一些原来的隐患空调外机拆除,一些锈蚀的支架更换,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在中小学学校层面建立相应的应急安全预案,一旦发生意外受伤事件,能够及时妥善处置。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