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区科技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日期: 2020- 09- 21 08: 54: 31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工作情况

(一)强化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积极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做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围绕企业初创、成长、发展三个阶段,加强源头孵化、初期培育、发展扶持,引导企业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道路。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5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28家。二是完善多层次研发体系建设。实施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计划,把企业研发投入作为奖励政策兑现的前置,把研究院、研发机构、研发团队建到企业中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累计认定省级重点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0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72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79家。三是推动企业技术研发提升。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组织开展了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绍兴市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等申报和管理工作。2019年,共转拨省级项目资金517万元,组织9家企业申报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44家企业申报绍兴市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其中有13家企业成功获得立项。四是因地制宜拟定科技政策。为落实省“科技新政50条”,在充分参考市级科技新政以及其他先进地区科技政策的基础上,牵头制定《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取消“亏损不补”、“奖励以地方财政贡献度为限”等被若干条被科技企业诟病的限制条款,构建和完善了区级科技创新政策体系。2020年上半年已兑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财政补助资金7000余万元,对政府举办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众创空间,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及团队减免3个月(2-4月)房租,减免金额近200万元,另为民营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补助房租54.3万元。

(二)强化平台建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围绕打造“智汇芯城”,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整合提升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积极打造具有新兴产业导向的创新增长极。一是积极融入绍兴“科创大走廊”大平台。投身省委省政府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战略、市委市政府“两廊一带”的决策部署,编制形成《智汇芯城建设规划(2019-2022)》,认真摸排上报重点建设项目23项。二是加快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成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创建及培育材料编制,成功创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目前我区累计创建省级综合体3家(其中黄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民营)。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综合体已签约引进企业14家,出租面积21000多平方米,另有意向接洽单位20家。三是稳步推进各类孵化平台建设。完善科创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多主体协同创新和全链条孵化体系,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越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迪荡高创园、洋泾湖科创园建设。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众创空间”,2019年越城区9家众创空间通过省级众创空间备案,获得全省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

(三)强化生态营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两业经”布局创新链,加速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三链融合”,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是实施“大院名所”建设工程。积极推广“一个产业一个研究院”模式,2019年新引进浙江大学在越城建设研究中心,累计建成8家,同时加强与大院名校的合作,主动与浙江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开展对接交流。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完善“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结合科技三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千企大走访”,2019年度摸排提炼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22项,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征集各类科技成果150余项。三是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按照“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要求,加快越城区科技大市场建设,现全区拥有中介服务机构10家,累计服务企业百余家。2019年全区实现技术交易额12.86亿。四是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做好宣传培训两手抓,发挥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职能,用好“创新越城”微信公众号,成功举办越城区科技周、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日、“深圳·绍兴周”绍兴集成电路小镇推介会等活动,邀请两院院士、海内外专家来越城交流指导,免费对外开放三家科技展厅。高频率开展业务培训,今年组织开展镇街科技管理人员培训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培训会、火炬统计年报培训会、科技政策宣讲等专题培训会十余场,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实现镇街基层科技力量及重点科技企业的培训全覆盖。

(四)强化成果管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一是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提升在校高职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打造了“市场监管+服务机构+大专院校”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课堂,每周二、五上午定期开展教学活动。今年来,结合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开展了线上知识产权课堂。二是专利授权奖励发放。今年来发生的全环性新冠疫情,给生产生活造成很大损失,为减轻辖区内企业受疫情影响,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3月底将相关奖励资金分三批发放到位,合计发放1130余万元,惠及401家企业。三是助企纾困融资难题。针对企业反馈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组织泰隆银行越城支行、绍兴恒信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截止2020年5月底,已有6家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融资6700万元、商标权质押融资350万元。

(五)强化科技金融,积极培育企业上市

加强科技金融建设,市、区两级携手设立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5支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156亿元,助力集成电路成长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芯绍兴、长电、豪威、汉天下等企业成长势态良好。成立海邦人才基金(2.1亿)和盈实基金(20亿),助力人才团队和初创项目发展。建成绍兴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公共平台,累计为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提供超过10亿放贷金融支持,较好地解决了集成电路产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为推动科技与金融无缝衔接与联动机制,越城区于2017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越城区(高新区)企业股改上市(挂牌)的政策意见》(越委办〔2017〕120号),明确建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不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解决上市进程中碰到的困难问题。越城区一贯以来将培育企业上市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走访调研、引导培育、协调解困等手段全力助推越城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当前,全区共有重点拟上市企业32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摸排梳理,优化培育库管理,积极对接服务,力争取得新突破。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结合省市两级工作部署,当前我区正在积极筹建区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已草拟《关于建立健全越城区政策性融资拒保体系的实施意见》、《越城区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组建方案》以及《关于成立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相关稿件已报分管区领导审阅。

二、下一步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

(一)聚焦培育创新主体,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实施规上研发中心全覆盖计划,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下联动抓好抓实2020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统计工作,做细研发投入存量、增量文章,推进研发经费支出扩面,执行研发经费月报制度,着重做好2020年研发项目入库工作。

二是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培育机制。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类科技企业梯队建设,通过摸排、调研、走访,动态掌握全区产业、企业培育情况,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培训,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

三是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建设。加强银企融资对接,积极发挥政府桥梁作用,帮助对接各类银行、基金公司、风投公司等,举办各种规模、各类形式的银企对接会,为科技型企业牵线搭桥,切实解决融资难题。同时,进一步发挥绍兴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绍兴市科技金融港平台支持作用。

(二)聚焦提升平台能级,加速集聚创新资源

一是进一步做优做大平台数量。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步伐,对区内有意向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的企业进行摸排走访,加强宣传指导,引导企业建设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众创、孵化平台。

二是进一步做好综合体建设工作。围绕省“两高建设”,打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相关产业。跟进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及培育工作。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研究院、服务机构的集聚,推进浙大微电子研究中心建成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吸引优秀的海内外集成电路实体企业集聚,打造具有越城特色的“芯片大脑”。实施医疗器械综合体三年建设行动,加快构建“一院一平台七中心”创新体系。

三是进一步理顺平台管理体制。修订及完善孵化器、人才公寓等相关管理办法,做好迪荡高创园、洋泾湖科创园及其他民营孵化器等一批孵化平台的管理指导,推进中关村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开园,推进洋泾湖科创园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对现有孵化器管理按照“建设一批、提升一批、清退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进行整合,引导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受托管理经营辖区内的创新平台。

(三)聚焦科技创新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强化校地合作对接。加强与国内大院名所、知名高校合作,继续推进浙江大学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成果转移转化,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加大与浙江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合作力度。

二是深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高端人才引入和专业技能人才引培工作,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引进重大科技领军团队和院士智力。

三是优化外国专家服务。按照“供需对接、精准落实”的原则,积极吸纳高层次外国专家和引才引智合作伙伴,建立高端外国专家个人信息档案库,加强引智项目的绩效评估。

(四)聚焦创新生态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切实发挥科创委、科创办实效。推进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对中央、省、市及区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总体方案和重大措施的贯彻落实,结合大湾区、四大新区实际提出全区科技创新重大发展规划等事项的意见建议,统筹协调推进全区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二是高水平实施科技新政。结合省科技新政50条,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落实区科技新政28条、人才新政3.0等最新惠企政策,继续深化完善科技创新券制度。加大力度扶持创新主体,提升双创载体,推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生态环境,构建和完善区级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争取科技红利。

三是加强科技进步监测。锚定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以省科技进步监测体系为抓手,联合各相关部门,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科技产出、转型升级和创新环境等监测内容,精准发力,有力地支撑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五)聚焦知识产权服务,抓好创新环境优化

一是整合产权供应链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建立“高效、便民、合作、共赢”的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成立知识产权协会,达到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业务“最多跑一地”,提升我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水平的目的。一方面,以集成电路服务综合体为平台,集聚专利代理机构,全力形成“蝴蝶效应”;另一方面,引进1-2家高端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和专业服务知识产权的律所,为知识产权服务健康和谐发展添砖加瓦。同时,监管部门加大对无资质代理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代理服务行业。

二是结合产业优势培育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立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的知识产权联盟,对发展规模较好的园区进行孵化,重点打造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使园区内企业可以长短互补。引导滨海新城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开展产业专利导航,通过导航形成专利攻守联盟为行业疏通技术壁垒,使园区内的企业既可有效规避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又可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打击。并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建立品牌指导服务站,引入优质代理机构或律所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内南、北两个站点互为犄角,适时在其他领域推广建站,给市场主体提供扶持品牌培育、运用、管理、维权等知识产权领域一站式服务。

三是政策引导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围绕区内支柱产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着力抓好我区特色产业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制定专利战略和专利管理制度。同时,筛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申报专利立项。认真落实好国家、省、市专利政策,积极争取区财政支持,通过资金奖励和引导,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实施和转化。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加强拓展专利质押贷款工作,以“政府+银行+知识产权评估”新型贷款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受益。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