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工作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 提案内容及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社区应急力量储备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建议 |
|||
|
|||
2020 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猝不及防,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最后一道防线,几千户居民仅拿七八个社区工作者把守明显力不从心,不堪负荷,此次疫情抗击工作暴出社区在应对紧急情况时人员配备存在的弊端,广大社区工作者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健康,裁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因公询职。 一、当前基层社区应急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基层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在选举产生后仍显不足。以越城区为例,城市社区规模最小的社区也有常住居民2021多户,规模较大的社区有常住居民达 5000 多户。社区行政干部在这次选举后,各个社区基本配备了7-1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平均每个社区工作者负责约 400-550户以上居民规模的网格管理,目前社区承揽了党委和政府各部门的各类工作,如证明盖章、创建评比、报表、台账、APP应付不暇,造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社区工作者在应对日常工作已不堪重负,面对台风、病毒等灾难和疫情时,更加无法应付。 2. 社区工作者性别比重严重失衡。如越城区有的专职社区干部10人,全部女性,女姓占比高达85%;又如新昌县,现有112名社区工作者,其中男性 25 名,仅占社区工作者总数的 22%, 平均每个社区只有1- 3名男性社区工作者。在应对台风、火灾、基至病疫等劳动强度较大的应急工作时,缺乏男性工作者,社区工作不堪重负。 3. 专职社区工作者中相关专业人员非常缺乏。面对紧急情况,居民情绪往往缺乏稳定,尤其在面对传染病等病疫发生时,居民往往容易产生恐慌情绪,对于久病、年老体弱等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人群,亟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用专业的方法进行管理。但目前的社区工作者普遍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能力。 二、为切实加强社区基层应急工作能力,守牢居民最后一道安全网,必须加强社区应急工作力量储备,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为此,建议如下: 1. 推出政府购买服务,社工机构向社区派驻专职社工。 专职社工是以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活动的人员,为特色群体、边缘群体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服务领域涵盖儿童青少年服务、老年人服务、医疗社会服务、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领域。建议推出政府购买服务,由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社工机构向每个社区派驻1名专职社工,常驻社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既能提高日常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也能提高社区应急工作能力。 2. 充分发挥共驻共建作用,与共建单位联防联控。建议通过政府统筹和单位自愿结对等多种方式,社区与相关单位结为“共建单位”, 根据社区共建制度,社区与共建单位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建议从共建单位各抽取1名年轻工作人员作为社区应急快速反应队成员,在疫情灾情等紧急情况下到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反应时,能立即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支援社区工作。 3. 广泛发动志愿者,适度有序调配志愿服务力量。2020年抗击疫情工作中,大量志愿者加入了抗疫工作队伍,但从社区抗疫工作看,志愿服务力量分配不均,部分社区志愿服务人员相对密集,部分社区基本没有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抗疫工作。建议由志愿服务主管部门对志愿服务力量进行适度有序调配,借鉴社区共建制度,组织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结对,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尤其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要将社会力量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