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传承绍兴方言文化的提案》的答复

日期: 2021- 11- 17 11: 04: 12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我局一直推进学生爱国爱家和乡土文化进校园工作,各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以社团活动为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如马山街道中心小学绍兴平湖调社团、富盛镇小稽山少儿曲艺社团、稽山小学禹娃越剧社、等,学生们通过传唱莲花落、越剧、绍兴平湖调和绍兴童谣等方式,学习、传承绍兴方言,深受学生喜欢。

正如你委提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剧,越来越多人不会或不愿意说绍兴方言,这种情况在中小学生尤为如此,传承绍兴方言正在面临威胁。结合你委的建议,下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绍兴方言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一是强化保护传承意识。绍兴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绍兴的发展历史,积淀着丰富多彩、不可再生的文化信息,是十分宝贵的资源。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要在学校师生中倡导“学校普通话,生活方言话”,师生在家与家人、亲朋的交流中,使用绍兴方言;在学校中,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教学,一律使用普通话。

二是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鼓励学校在拓展性课程建设中,因校制宜开发有关绍兴方言、绍兴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让有经验的教师自编教材,开设方言、绍兴莲花落等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方言、地方戏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方言文化的兴趣。

三是加大非遗传承力度。绍兴方言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绍兴方言为主要形式的越剧、莲花落等也闻名于世。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非遗进校园”工作,积极邀请非遗传承人、曲艺家、方言专家和志愿者进校园作表演、讲座等,指导学校开展方言传承活动,让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中学好、用好绍兴方言。

四是注重家校协同推进。鼓励学校在校园艺术节、文化节、读书节等节日活动中,表演更多的具有传承方言文化特色的节目,教体局适时在艺术节中安排地方曲艺专场,进一步夯实方言文化传承的基础。加强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途径,宣传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引导绍兴本地家长多用绍兴方言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每天学一句方言,为孩子创设一个学习绍兴方言文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绍兴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看绍兴》(再版时已更名为《魅力绍兴》)作为区域性的综合教材,不符合通用地方课程教材选用的要求,很难通过省里的教材审定供学校选用,现阶段完善该教材存在制度障碍,还请你委理解。一旦时机成熟,我局会启动修订完善工作,争取通过省级审定后供学校选用,为我区中小学生学习绍兴方言、传承绍兴乡土文化提供更丰富的教材资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