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就医“停车难”有何良方?

日期: 2023- 08- 04 09: 06: 37 浏览次数:

医院“停车难”的问题,是一座城市就医环境优劣的一大考题。如何破解从医院门口到门诊、急诊、住院病区“最后100米”的难题,也成了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7月26日上午,绍兴市政协九三学社医疗服务委员工作室、越城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就此联合开展“民呼我应——破解医院停车难”协商活动,邀请政协各界委员、相关医院代表和居民代表一起出谋划策,共同为老城区医院停车难问题“把脉开方”。

停难易  委员

提及“停车难”的话题,协商会一开始,城区各家医院相关负责人便“大倒苦水”。随着越城区医疗格局的不断扩大,医院停车难问题也如影随形。


协商会前,越城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便收到了不少居民的反映,越城主城区各大综合医院普遍存在出入口拥堵和停车难问题。为此,委员们先后到绍兴市人民医院、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绍兴第二医院和越城区人民医院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上班期间每家医院门口都排有汽车长龙。


区政协委员、绍兴山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佳介绍了委员工作室前期调研情况:7月6日、20日、22日各个时段,委员们分别以患者身份实地调研体验。早上8点半左右,绍兴市人民医院东门入口约30辆车排队,进门后车辆拥堵,院内空余停车位仅有8个;中午11点左右,东门入口排队约有10辆,进门后依然拥堵,院内空余车位约40个,靠出口处停车空余最多约15个车位;傍晚5点左右,入口车辆还是拥堵,排队约有7辆车,北出口拥堵严重,约有20辆车。


绍兴二院因为地处城区延安路交通主干道,拥堵同样成为一道“风景”。上午9点半至10点45分的1个多小时内,中兴路和延安路交叉口到延安路医院停车场入口这短短近百米的路段上,排队车辆有30多辆,等候30分钟左右才能入院。此时“上满下有余”,院内地下停车库有空位数个。


上午8点,绍兴妇幼保健院门口有10辆左右车辆正在排队等待,地下一层有保安指挥,约有3个车位。而10点48分,排队等候车辆依然有10余辆,地下停车场有5个空位。而到下午5点左右,基本无排队车辆,停车场车位富余。


位于胜利西路的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和平江路的越城区人民医院,停车位则相对宽松。根据调研,早上9点,进入越城区人民医院大门通畅无阻,停车位充足。“上个月,周边越西新村新建停车场增设200个左右车位,停车难将进一步缓解。”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高峰说。“医院职工让正门停车位于患者,基本无拥堵。”越城区人民医院保卫科科长陈立介绍。

难在哪里    各有不同

分析各家医院的停车问题,协商会上,大家认为,这和医院地理环境、老百姓就医习惯和管理模式等因素有关。


“优先保障生命通道,我们目前只能先确保院内车辆通行流畅。”绍兴市人民医院保卫处处长李星桦说,目前医院内有停车位1540余个,院外立体停车库车位270多个,但进出医院一天的车流量达8000多辆。这些年医院通过绿化带改造、智能停车库、外租停车场、设置单行线等方式缓解停车难,不过最终结果只能“加快流量”,尚无法保证足够的停车位。


地处主城区的绍兴二院,停车难问题一定程度和与景区相邻有关。市第二医院副院长王超权说,医院受限于地理区位,很难再增加院内停车位。而二院与鲁迅故里沈园景区相邻,存在游客消耗医院停车资源的“人为停车难”现象,车位矛盾进一步激化。据不完全统计,医院今年3月份一个月车流量达6万多辆,但非“浙D”牌照占了近万辆,“不少游客是跟着‘小红书’攻略来医院停车的。”


“二院是景点游客挤兑,‘妇保’是商户的顾客多。”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委员、妇计中心主任丁杰锋提出,近年来通过“见缝插针”运作,医院增设了不少新停车位,加上职工让位、高峰时段门口交通路段单向循环等措施,一定程度缓解了医院门口拥堵,但排队现象还是不能杜绝。相关人士表示,今年9月份医院搬迁新院区后,根据目前的车位保有量,预计将面临新的停车难问题。


收费相对偏低,也是造成医院“停车难”的一大因素。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纷纷提出,因为目前各医院的收费标准为5元/4小时,比周边停车场的收费低太多,让医院停车“堵上加堵”。

内部挖潜 外部分流

怎么破解?如何缓解?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家住鲁迅故里社区的市民代表陈莉莉每天都目睹二院门口的“长龙”。“是不是可以对接一下周边小区和机关单位,协商合作挖掘闲置车位?”陈莉莉给出了相对详细的“攻略”,也对医院管理方面的问题给予建议意见。她觉得,二院门口的斑马线和铁栏杆,一定程度也是“病因”,需要“对症下药”。


“从医院的角度,完善就医流程,或许也是治理停车难的可行办法。”城东秀水社区居民王勇萍说,老百姓就医喜欢上“大医院”,而“大医院”的慢病配药从“跑窗口”变成了“跑科室”,这也让很多患者就医时间慢了许多。


区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牵头人、绍兴主流家俱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国军建议,医院是不是可以和酒店饭店一样,尝试“代客泊车”?能不能在“见缝插针”时把“绿化带”改成下面有停车位的“立体绿化带”?或者,能不能在周边多建一批“立体停车场”,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绍兴市委副秘书长童玲玲,市政协委员、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社会民情部主任钟宏娇,区政协委员、浙江点金律师事务所律师凌国良,区政协委员、浙江玖盟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亮等委员也纷纷提出建议。


区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蒋坚说,缓解老大难问题应该运用新思维。绍兴市中医院开出“夜门诊”,分流部分患者到夜间就诊,其他医院就可以借鉴,调整一些科室的就诊时间,从而缓解停车难带来的就医难。“又比如市人民医院的‘即走即停’通道,是否可以多增加一些志愿者引导或帮扶患者下车,每个人节省四五十秒的话,50辆车流动速度就起码加快半小时。”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九三学社医疗服务委员工作室牵头人袁敏总结委员们的建议,接下去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快智慧系统城市管理建设,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不妨鼓励引进民间资本,提供第三方服务。“当然,在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离不开市民配合,还是要建议广大市民错峰就医。”在内部挖潜的同时,也可以借鉴杭州、青岛、潍坊等城市医院停车模式,加强管理,科学引导,向外分流,真正想患者所想,忧群众所忧。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